(资料图片)
津云新闻讯:“针对行政执法监督滞后、机制不完善、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我们以信息化平台为抓手,不断完善提升,自2015年以来,滨海新区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不断使行政执法更加精准、高效、规范。”滨海新区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室主任邱凯说。
记者了解到,通过移动执法终端、执法记录仪,将执法信息实时传输执法监督平台,实现执法全程记录、在线监督。同时,将普通程序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设定为必经程序,未经法制审核,无法做出处罚决定,并纳入监督考核,实现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
2022年,滨海新区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行政执法纠错案件同比下降近50%。
滨海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执法依据、执法事由、权责清单编码化,执法人员依托平台实时调查取证和开具执法文书,按照编码检索生成案由,自动关联执法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在线以填空方式完成执法文书制作。
2022年,滨海新区执法单位依托平台开展行政检查近3.3万次,责令改正1009次,现场规范450次,行政处罚4578起,其中简易程序2176起,普通程序2402起。
“屏幕上的‘执法机关检查事项清单’,是各行政执法机关对本机关执法对象库中的全量市场主体按照执法领域进行分类,每一类执法对象编制对应的检查事项清单,解决‘管什么’的问题。”滨海新区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室二级调研员谢品介绍说。
据了解,针对执法信息多个平台重复录入的问题,滨海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在全国率先完成权责清单、互联网+监管清单、执法事项清单“三单”融合编制工作。结合执法依据、执法事项编码化,对执法事项分行业、分层级、分执法类别设定执法程序,处罚、强制种类和裁量幅度。
同时,采用执法事项清单与监管清单、权责清单的子项完全融合的方式,滨海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形成了三个清单依据一致、子项一致,有效解决国家、地方不同层级就同一部法律法规规章涉及清单事项重复编制的问题。
截至目前,已完成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天津本地执法事项的编制工作,涉及法律法规依据共1827部、编制执法事项共10类、1.9万余条。
“国家和天津市‘互联网+监管’平台以及天津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均启用滨海新区编制的‘三单’融合结构化执法依据清单,平台中的‘行政执法依据管理系统’正在申请国家专利。”邱凯介绍说,“目前,全区5个开发区、21个街镇和29个委办局共计55个行政执法单位、92个执法主体和30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依托平台实时在线指挥、在线执法和在线监督考核,实现了执法监督全覆盖。”(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 摄影 刘乃文)
关键词: